大赛吧 请输入您要搜索的专题...

土炮PK洋枪,我将外援在甲A十年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

94年的甲A联赛是中国足球职业化元年,结束“闭关”状态,外援的到来开始了土炮和洋枪的较量。最开始外援水平普遍不高,只能算得上是与国际接轨的标志,不能为球队起到重要作用。随着联赛的火爆,引进的外援水平越来越高,在射手榜上开始与本土球员争霸,并且逐渐占据上风。仅从甲A时代的十年来看,“洋枪”便完成从配角到主角的转变。

土炮PK洋枪

我将外援在甲A十年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:

第一阶段(1994-1995):配角阶段

第二阶段(1996-1999):崛起阶段

第三阶段(2000-2003):主角阶段配角阶段

甲A职业化初期,引进的外援并不多,象征意义似乎更大,许多球队都是真正的全华班。在职业联赛第一年,冠亚军大连万达、广州太阳神,以及辽宁远东、北京国安、八一、四川全兴等球队,都没有引进任何外援。那时候的外援,以俄罗斯、英格兰、朝鲜、韩国为主,没有大牌,除了来自俄罗斯的一些守门员有些名气外,其他位置上的球员连普通球星都算不上,他们在队内所起的作用有限。

外援当时都是小角色1994年:外援存在感不强,射手榜上仅1人入围。

这个赛季的射手榜都被本土球员占据,胡志军(广州太阳神,17球)、小王涛(大连万达,12球)、庄毅(辽宁远东,12球,小王涛并列)、谢峰(北京国安,11球)是射手榜前三名,没有外援的身影。在整个射手榜前十的位置中,也仅有1名外援入围,成了一杆孤独的“洋中超直播枪”。而引进5名清一色英格兰外援的广东宏远,仅排在联赛第七名。

中国足球职业联赛首届金靴-胡志军

标签:

相关集锦

相关录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