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2月14日,中国足协在上海召开了2020中国足球职业联赛专项治理工作会,这次会议的重点议题就2个——俱乐部中性名与球员限薪令。两个议题中,争议最大的无疑是中性名。自从中国足协计划推动中国职业联赛俱乐部中性名以来,这一议题始终存在很大争议。尤其是在今年,根据足协最新的要求与规范,像国安、建业、泰达、申花和鲁能这样的老名字都很可能不保。但是,在这里我们不禁要问,改中性名的初衷是什么?假如初衷是希望中国的职业联赛球队能够去企业化,构建属于自己的足球文化,那么在上述几家老牌球队经过20多年沉淀,已经形成自有球迷群体和足球文化之后,再这样强制改名,岂不是本末倒置?
中性名?对不起,我们只认国安俩字
14日当天,结束了2020年全部比赛的北京中赫国安俱乐部启程,从卡塔尔首都多哈回国。在强制改中性名的前提下,亚冠1/8决赛对阵蔚山现代的比赛,很可能是御林军最后一次用“国安”这个名字进行比赛。更严谨的来说,因为国安在参加亚足联比赛时,一直是使用“Beijing FC”的名义,所以12月2日足协杯与武汉卓尔的比赛,很可能是“国安”在中国足坛的绝唱。
从1994年职业联赛创建以来,北京国安足球俱乐部从未改名,即便中间有一段时间被冠名“北京现代”,即便后来“中信国安”不复存在,中信也不再是球队的大股东,但是“国安”两个字早已经融入北京球迷群体之中。在北京的地界上说足球,国安可以和北京这座城市划等号。所以,即便北京国安改成别的名字,无论叫做什么,在球迷心中都不会有认同感。因为,经过20多年的发展,“国安”二字早已经不是一家企业,不是一家公司,而是一支代表首都北京的球队,它的名字叫做“北京国安”。
其实自从足协计划强推中性名改革以来,中超、中甲的几家老牌球队就已经开始运作和足协商讨此事。其中,天津泰达近期是最为活跃的,他们不但公开表示俱乐部中文名称“泰达”二字是取自英文缩写“TEDA”的谐音,“TEDA”的本意是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。而且,球迷在进场观看足协杯淘汰赛时,还打出横幅写上16个大字:“泰达早就刻在心里了,真要拿刀剜走吗?”这算是球迷们通过真情流露,表达自己强烈不满的一种方式。
此外,北京国安、上海申花、河南建业、山东鲁能,甚至是浙江绿城的球迷们都对足协的这一政策表达了不满。由此可见,这些老牌球队在当地深耕20多年,已经深入人心。以致于人们开口闭口不提地名,只提队名就已经能够清楚篮球录像表达出自己所支持的队伍,在时间不长的中国足球职业联赛环境中,这俨然已经成为一种现象。